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温胆汤的配方,温胆汤临床加减运用医案

【组成】半夏6g 竹茹6g 炒枳实6g 橘皮9g 炙甘草3g 白茯苓4.5g

【主治】胆胃不和,痰热内扰证。胆怯易惊,虚烦不宁,失眠多梦,呕吐呃逆,癫痫等。

【病案】陈某某,男,54岁。自幼患恶心呕吐症,经常反复发作已四十余年。西医诊为神经性呕吐。屡服中、西药,效果不佳。近一月来病情加剧,恶心呕吐,每日发作,不能进食,食即吐,伴有头晕、乏力、胃脘部胀痛不适,服止吐药无效,苔白腻,脉弦滑。证属痰浊中阻,胃失和降,治拟化痰和胃、理气降逆。方宗温胆汤加味:姜半夏12g,茯苓12g,陈皮9g,枳实9g,竹茹6g,生姜3片,大枣4枚,佩兰10g,生麦芽12g。服药3剂后,恶心、呕吐基本消失,惟头晕、乏力、腹胀、嗳气,再以原方加大腹皮6g、葛根9g。服药5剂,恶心、呕吐全止,余症亦基本消除。后改用香砂六君子九调理而愈。 (摘自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)

【分析】本病患者以呕吐为主症,且是“自幼患恶心呕吐症,经常反复发作已四十余年”,我们可以推断其不属于器质性病变,如果是器质性病变,四十余年的时间总该查出来的。而西医对这种不属器质性病变的病症往往束手无策,只能是对症处理。该病例在部分中医看来也是属于“怪病”范畴的,其屡服多种中、西药,效果均不佳。“百病多由痰作崇”、“怪病多痰”、“痰生百病”等等,该病例患者神经性呕吐即是一例。“头晕、乏力、胃脘部胀痛不适”,或为气虚,而兼有气滞?“苔白腻,脉弦滑”,这是痰的典型舌脉,有迹可寻,其实说“怪”不怪。

温胆汤疏泄肝胆,调畅气机,清化痰热,和胃降逆,从而郁解痰消。从药物组成看,为二陈汤加竹茹、枳实,痰易阻气滞,气顺痰自消,因此,温胆汤对各种痰证都有一定疗效。本例患者病程长,浊气更甚,故而加生麦芽、佩兰以消食化浊,大枣益气健脾。“服药3剂后,恶心、呕吐基本消失”,可见对“证”治痰效果明显。“头晕、乏力、腹胀、嗳气”,痰阻气滞而清阳不升之证可见,故加大腹皮以行气利水,葛根以升清阳又5剂而基本痊愈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方剂学案例分析》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