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固涩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

固涩剂主治诸散而不收之证,如出汗、咳嗽、泄泻、尿频、崩漏、遗精、滑精、早泻、带下等,且绝大多数为正虚不固所致,病程也已很长。长期慢性出血在理血剂中讲述。

固涩剂

固涩剂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如下:

(1)治疗出汗时——清醒时极易出汗者,多为气虚自汗,黄芪、白术既益气固表,又可止汗。仅手心或脚心汗多者,可从气虚、阴虚、湿三方面考虑:舌淡、乏力者气虚,舌红、手心脚心发热者阴虚,舌淡苔腻或无证可辨者,再从湿考虑。相应地益气固表,或养阴退热,或健脾渗湿燥湿。睡熟后汗出而不分季节者,名盗汗,绝大多数属阴虚,当养阴为主,伴潮热或骨蒸还得退虚热(少部分见舌淡乏力脉弱,为气虚)。凡纯虚致汗,均提倡配合麻黄根、浮小麦等止汗治标之药,纯实证者则不宜。实证汗,如水饮致汗,可参考泻下剂中十枣汤法;黄汗多是湿热,可参考清热剂中当归六黄汤法;汗出而极恶风者,参考解表剂中的桂枝汤法。半身汗者,指正常该出汗时只半身有汗,并非汗证。稍活动后即出汗,汗时身上有微烘热,无其他不适者,非病态。进餐时头汗甚者,也不作病态。

(2)治疗咳嗽时——久咳者虚、实、虚实夹杂均有可能,都比较常见。虚者有肺气虚、肺阴虚、肺气阴双亏、脾肺气虚、肺肾阴虚、肾不纳气(致喘)等,治法当益气,或养阴,或双补,或培土生金,或金水相生,或纳气定喘。补肺气药有炙黄芪、山药、黄精、诸“参”;肺阴药有麦冬、百合、玉竹、二沙参、石斛;凡补气药皆能补脾;生、熟地、龟、鳖甲补肾阴佳;蛤蚧、肉桂、补骨脂、紫河车等可纳气定喘。凡治本之外,宜止咳治标。咳剧面红者,还应暂时以治标为主,杏仁、乌梅、五味子、百部等皆是好药。罂粟壳虽好但易成瘾,最好勿用(下面久泻者亦然)。

实热余邪、苔黄溲黄者,加枇杷叶、马兜铃。有痰者,加桔梗、全瓜蒌。咳有血丝者,加侧柏叶、白及、阿胶。胸闷者,加瓜蒌壳、枳壳。感冒后久嗽一两月不愈者,请参考解表剂中止嗽散。

(3)治疗久泻时——同样的有虚、虚实夹杂两种(没有纯实证,此与久咳不同)。久溏泻不黏滞者,多是脾气虚。兼微有脱肛或头昏眼花者,则是更重的中气下陷。分别参考补益剂中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。久泻、且频、且甚稀薄者:大腹冷为脾阳虚,参温里剂理中丸;腰或小腹或全身冷,或完谷不化,为脾肾阳虚,当补火生土兼止泻(制附片、肉桂、干姜;人参;肉豆蔻、诃子、菟丝子、补骨脂),本章真人养脏汤即是。五更泻时非痛泻、也不黏滞者,应是肾阳虚,当温阳止泻并举,本章四神丸即是。

虚实夹杂者,多为寒湿、湿热、食积等致久泻不愈,遂伤脾气,当祛邪与扶正并举,分别可用祛湿剂中实脾散、连朴饮和消食剂中枳实导滞丸加减。水泻无度而小便明显很少者,当利小便以实大便。祛暑剂六一散佳,或早晨、中午服六一散,晚服参苓白术散。其实六一散最多两三日已经取效,后即以参苓白术散调补一个月善后。

(4)治疗尿频时——此处指的肾不化气所致的,包括尿频、尿失禁、夜尿多、余沥不尽等四种。不伴尿热、尿痛、失眠、大渴引饮等症状。治疗即上一章补益剂中温化肾气的肾气丸。尿崩者加益智仁、覆盆子、芡实等补肾固涩。

(5)治疗崩漏时——有虚、有实。虚者多为脾气虚、阴虚火旺灼络或肝肾不足、冲任虚损。分别当补气养血止血(固冲汤),滋阴退热、养血止血(补益剂中的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),及补肾固涩、养血止血(金锁固精丸加减)。

实者有肝郁化火、瘀血两种。前者宜疏肝泻火、养血凉血(清热剂龙胆泻肝汤、或和解剂丹栀逍遥散、或理气剂金铃子散加减均可)。后者宜化瘀通络、养血调经(理血剂中桃核承气汤、或少腹逐瘀汤、或大黄䗪虫丸加减均可)。请注意,崩漏日久,必须养血,阿胶养血止血最佳。若瘀血所致,除非大血崩,不可以止血为主,用当归养血活血、三七化瘀止血最佳。

(6)治疗遗精、滑精、早泻时——遗精而失眠多梦者,宜交通心肾、安神、固涩(桑螵蛸散加减),单纯伴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者,宜滋阴降火、固涩(以大补阴丸合金锁固精丸)。滑精多为肾气不固,金锁固精丸即可。早泻因肾气不固者用金锁固精丸,因肾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合金锁固精丸。遗精和早泄须看频次,判断是否属病态。

(7)治疗带下时——有中气下陷、肾虚不固、湿浊下注、寒湿下注、湿热下注等数种。中气下陷者白带或黄带清稀、量多、不臭,食少乏力易腹胀,舌淡有齿痕,当健脾升清、渗湿止带并举,可用完带汤(或固冲汤)合补中益气汤加减。肾虚不固者腰酸腰痛,白带清稀量多不臭,治法同滑精。湿浊下注者白带黏稠,量增多,有时气味明显,苔腻,当燥湿渗湿止带,平胃散加减。寒湿下注者另有少腹冷痛,甚至白带中见黑点,甚至是黑带,可于平胃散中加附子、肉桂、乌药等。湿热下注者黄带黏稠,异味明显,清热燥湿止带,易黄汤加减。带下病不论虚实,均可加白果、白芷、椿根皮等止带药。

(8)治疗流涎时——压迫腮部、婴幼儿流涎等均不作病态。成人口水多而稀者,多为脾虚不摄(此型最多),宜健脾收涩,可以四君子汤加益智仁,还可再加煅龙牡、乌贼骨。口中甜腻者,多为湿热上蒸,当渗利湿热,可用祛湿剂中三仁汤加佩兰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方剂学案例分析》

赞(0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