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

胃脘痛的治疗,多采用通则不痛之法,以理气止痛。但决不限于通法。须审证求因,辨证施治。

证为病邪阻滞者。荤腻杂进,恣食生冷,致胃脘卒痛。便溏溺清。多由寒湿侵犯于中,使脾胃失和,中枢升降失职所作。故以温中祛湿为要,方以良附丸合二陈汤取胜。

若食滞中阻者,当消导和中。素体脾胃本虚,空腹又食性寒味甘涩之柿子,使此证经久未效,后以鸡内金、焦山楂、槟榔等,消食醒脾开胃而愈。

脏腑失调者,当细辨以调之。证属湿滞胃脘。故以五苓散加竹叶、白豆蔻健脾祛湿而收功。

胃脘痛一证,属内伤脾胃虚寒者较多,如黄芪建中汤合附子理中汤证及乌贝汤证,均以脾胃虚寒为病机。但亦有积热于胃腑者,如泻心汤证。

病久不愈,多为久痛入络。有一例患病十载,屡治不验,而作者持病机以瘀血滞于胃脘为要,仅一味大川芎使得痼疾一斩即平。此足见中医辨证之哉!

总之,胃脘痛一证,不管何种类型,用理气香燥之品,药量不可太过。否则耗伤胃阴,会使血瘀阻胃,使病情缠绵难愈,后患无穷。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