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××,男42岁,工人。1984年2月28日初诊。自述发现血压增高2年,证见头晕胀眼花,右上肢麻痹,胃脘胀,口苦,咽红,二便正常,舌边偏红,苔薄黄,脉弦。测量血压170/100毫术汞柱。中医辩证,眩晕(肝阳上亢)。治以平肝潜阳,调和脾胃。
处方:夏枯草、丹参、山楂子、桑枝、钩藤各15克,白蒺藜、甘菊各12克,牛蒡子、枳实各10克,鸡血藤、干葛各30克,石决明40克,服7剂。
3月5日二疹:头晕大减,口微苔,舌脉同前,守上方续服7剂后,头晕胀诸症消失,血压降至130/80毫米汞柱。
李××,男42岁,工人。1984年2月28日初诊。自述发现血压增高2年,证见头晕胀眼花,右上肢麻痹,胃脘胀,口苦,咽红,二便正常,舌边偏红,苔薄黄,脉弦。测量血压170/100毫术汞柱。中医辩证,眩晕(肝阳上亢)。治以平肝潜阳,调和脾胃。
处方:夏枯草、丹参、山楂子、桑枝、钩藤各15克,白蒺藜、甘菊各12克,牛蒡子、枳实各10克,鸡血藤、干葛各30克,石决明40克,服7剂。
3月5日二疹:头晕大减,口微苔,舌脉同前,守上方续服7剂后,头晕胀诸症消失,血压降至130/80毫米汞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