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咳嗽发热,痰中带血的中医治疗医案

一族姑,系石桥修如族叔祖之令爱,适呈坎罗宅,侨寓潜口汪宅。辛酉年,二十一岁,自二月恼怒起,咯血数口,遂咳嗽发热,时时痰中带血,服药不效,延至夏秋,往名医处求治,发药四剂,亦系白前、桑皮、苏子、贝母、麦冬、天冬、花粉、黑参、百合、石斛。服二剂,觉心无主宰,嗽热更甚,余二剂遂不复服。附近处常服药,皆系百合、石斛、麦冬、丹皮、花粉、贝母之类,绝无一效。

至十月,余在潜口,浼其令亲汪石老邀余诊之。脉缓弱而兼涩,余谓虚极,断宜用补,况脉不数,又更好用补。其家云:“人丰满不瘦,面色又不黄,何得便虚?”余曰:“此所以为虚也,外假有余,内真不足,不惟不瘦,面色更加光泽,此俗名桃花疰,较之他种痨证,更为柔脆。”余为定方,用:当归、大生地、丹皮、龟胶、阿胶、麦冬、枣仁、茯苓、扁豆、黄芪,加人参八分,童便一盅。

病者云:“面上时一发火,火上时,面赤口干,恐不可服参。”余曰:“降火无如人参。”石老亦笑。余曰:“此非戏言,实有此理。盖真元虚者,火必上炎,乃虚炎也。时医不知,见有火便清,愈清则真气愈亏,而虚火愈起,惟用参芪之甘温以养之,则真气固而火自归根,不复炎上。”乃依方服药,毕竟怕用参,先只用五分,服下甚安,服二剂而嗽减热退,痰中不复有血,面上亦不发火,始依用参八分。再服四剂,而饮食倍常,面色反黄矣,加参一钱,调理月余,而各症俱愈。

次年正月归母家,又咳嗽,遣婢来索药,云昨早受风致嗽,求伤风药二剂,依言予药二剂。嗽更甚,乃自肩舆来诊脉,云伤风尚不好。余诊其脉,急告之曰:“此非伤风,乃旧病交春后又发耳,宜速用补。”照前药,加橘红、沙参,倍当归,仍用人参一钱,服二剂而嗽止。更加白术,余悉照前方,服药月余而复元。嗣后再不复发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吴氏医验录全集》

赞(0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