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胁痛医案

李xx,男,42岁,工人。1975年6月6日初诊。右胁下灼痛,并向右肩背效射,发热,口苦咽干,厌油腻,恶心呕吐、腹满而胀,大便干结,数日一行,小溲黄赤,口渴饮冷,痛甚则汗出,服一般止痛西药无效,对多种抗生素过敏,故求中医治疗。

检查:体温39℃。白细胞计数17200/mm³,暗中性粒细胞90%。右上腹及胆囊区压痛明显。胸腹灼热炙手,腹满,可扪及燥尿数团。舌质红、苔黄厚腻,脉弦数有力。

辨证:肝胆郁热,湿热阻滞中焦,胃肠通降失常。

治法:疏泄肝胆,通腑泻热。

方药:大柴胡汤加减。

柴胡10g,黄芩15g,生大黄15g,半夏10g,枳实10g,赤芍、白芍各15g,川楝子10g,蒲公英15g,连翘10g,玄明粉10g(冲服),威灵仙10g

二诊(6月9日)服上方4剂,每日进2剂分4次服。泻下燥屎数团,其气恶臭。胁痛大减,尚有低热,上方加减。处方:柴胡10g,黄芩10g,生大黄6g,半夏10g,枳壳10g,白芍15g,川楝子6g,蒲公英15g,连翘10g,败酱草15g,威灵仙10g,甘草6g

三诊(6月13日)服上方3付,胁痛若失,腹满呕吐消失,体温正常,已思食,舌苔转薄黄。证属腑气已通,肝胆湿热未尽,拟方如下:茵陈15g,黄芩10g,大黄6g,半夏10g,川楝子6g,金钱草15g,蒲公英15g,败酱草15g,白蒺藜15g,车前子15g(包煎),生甘草6g

上方服5剂后,诸症消失。血常规检查正常。治愈出院,迄今病未复发。

按:肝宜疏泄,六腑以通为用。此案以胁痛、发热、腹硬满、大便不通、呕而上逆、舌红、舌苔黄腻、脉弦数为主证。皆因肝胆郁热,移热于胃肠、传导通降失常所致。选用仲景大柴胡汤加减,并选用连翘、蒲公英、败酱草、金钱草、茵陈、车前子等以清热解毒利湿,威灵仙有软坚散结通络之功。诸药相伍,有清利肝胆,泻热通腑作用,药证相符,而收到较好疗效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》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