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医案

李xx,女,17岁,农民。于1978年7月15日就诊。

患者于本月4日,突发右上腹剧痛,痛无定时,每日数发,当地医院诊为”胆道蛔虫症”,用西药治疗(药名不详),痛势暂得缓解,尔后仍反复发作。

证见:面色萎黄,呈痛苦面容,肢体蜷屈不宁,肢冷汗出,发热口苦,恶心欲呕,大便两日未解。

检查:右上腹触痛。实验室检查:白细胞计数12300/mm³,嗜中性粒细胞84%。舌质淡红而燥、苔薄白,脉沉紧。

诊断:蛔厥(胆道蛔虫症)。

辨证:内脏虚寒,蛔虫上扰。

治法:温中健脾,安蛔驱虫。

方药:乌梅丸加减。

乌梅15g,细辛6g,桂枝10g,党参10g,干姜10g,川椒6克,当归12g,黄连6g,黄柏10g,大黄15g,使君子15g,苦楝根皮15g。水煎服。

二诊(7月7日):服上方两剂,痛止症消,且便出蛔虫四条,病告痊愈。

按:患者内脏虚寒,蛔动扰不守,上窜入隔,因而出现痛、呕、烦、厥等寒热错杂之证。故用细辛、桂枝、干姜、川椒以治脏寒;黄连、黄柏以清湿热;党参、当归补气血以顾正气;乌梅味酸,虫得酸则伏;大黄、使君子、苦楝根皮杀虫驱蛔。寒热并用,标本兼施,安驱并行,疗效颇佳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》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