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脾肾两虚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

肾水与脾土按五行为相克关系,若从先,后天关系去理解肾与脾关系似更恰切些,肾禀先天之精,脾之运化能力来源于先天禀赋,但先天之精须脾不断生化水谷精气源源供养之,方能生机不息,不断充实发展壮大。故脾与肾相依相成,相互滋生。先天不足者可从后天来补养充实之。肾中精气亏乏,亦常从“补土”入手,只有脾土健旺,肾中精气才能不断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,在此前提下补肾才易于收效。否则,只知补肾益精,胃气反滞,饭食少思,肾精得不到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,就徒劳无功了。故善补肾者,当兼益脾。若脾肾俱虚者,尤宜先益其脾气。薛立斋用补中益气汤,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者,亦即此意。

病案举例:李X,男,29岁,广东省某单位干部,1984年4月3日初诊。患者新婚不久,于1983年10月21日突然眩晕欲仆,天旋地转,走路不稳,恶心,偶见呕吐,未见耳鸣及视力下降,到本市某医院检查诊为“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”,服用中、西药治疗,未见好转,患者眩晕一日数发,每次几分钟至半小时不等,伴腰膝酸软,夜寐不安,胃纳不馨,面色㿠白、眼眶发黑,大便溏薄,舌淡红,苔白腻微黄,脉缓。乃肾、脾两虚之证,当以益气健脾为先,俟其脾复健运,水谷生化有源,而后再补其肾,每易收功。

处方:党参、麦芽各15克,白术9克,茯苓24克,甘草、生半夏、陈皮各6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。日1剂,水煎服。共服18剂,眩晕大减、胃纳转佳,大便正常、精神觉好,惟不时微觉头晕,腰膝乏力,宜双补脾肾。

处方:党参、熟地、淮山药各15克,茯苓24克,甘草、陈皮各6克,菟丝子12克,沙苑蒺藜、白术、白芍各9克,日1剂,共服15剂,诸证消失,自觉如常。嘱朝服补中益气丸,暮服杞菊地黄丸以调理善后。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