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证医案

小便频数短涩,滴沥刺痛,小腹拘急引痛者为淋证。余门诊治疗以热淋为多见,均以加减八正散治之。

处方:木通9g,滑石9g,生地15g,萹蓄15g,瞿麦15g,竹叶15g,黄连12g,茯苓12g,玄参18g,泽泻12g,土茯苓15g,甘草3g。

上方以瞿麦、萹蓄、木通、滑石、竹叶、黄连、泽泻、茯苓、土茯苓利水通淋,清利湿热;生地、玄参滋阴降火以防热盛伤阴,甘草调和诸药。

例一:王xx,女,62岁,市民。

患者小便频数短涩三天。于1982年3月3日初诊。证见:小便色黄混浊,欲尿不尽,小腹拘急,周身不适,心烦口干,脘闷,舌苔薄黄,脉沉数。证属膀胱湿热,气化不利,津液不足。方用加减八正散清热滋阴,利水通淋;加桔梗以宣肺调畅气机,以致气调水利,服三剂,诸症痊愈。

例二:赵xx,女,26岁,工人。

自述小便刺痛月余,1981年7月27日来诊。患者小便频数短涩,色黄,口干欲饮,舌红、苔黄,脉数。证属湿热蕴结下焦,膀胱气化不利,用加减八正散去玄参,加黄柏,清下焦之湿热。

服药三剂,小便刺痛大减,但仍尿频、尿急,周身乏力,原方加大黄、栀子,以增强泻下焦湿热之力,继服五剂后而愈。

按: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淋之为病,小便如粟状,小腹弦急,痛引脐中。”又指出淋证是“热在下焦”所致。故淋证小便混浊黄赤,是湿热蕴结下焦所致,清热泻火,利湿通淋是其治疗法则,余用八正散加减以从其法,然又据其兼证不同而变通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》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