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,中药白芥子图片

本文目录

1 中药白芥子图片2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3 【白芥子的配伍应用】4 【白芥子的用量用法】5 【白芥子的使用注意及禁忌】6 【白芥子的本草摘要】7 【白芥子的现代研究】

中药白芥子图片

白芥子图片

炒芥子

黄芥子

白芥子

【来源】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Sinapis alba(L)Boiss.或芥(黄芥)Brassica juncea(L)Czern.et Cos.的种子。主产于安徽、河南等地,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取种子晒干。炒后入药。【处方用名】白芥子 炒芥子

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

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

【性能概要】味辛,性温。归肺经。本品气锐走散,能通经络而有利气机,豁寒痰,散寒结,消肿痛之功,既善于祛寒痰,更长于祛除皮里膜外之痰。古有“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,非白芥子莫能达”的说法。故寒痰喘咳、胸胁支满刺痛,以及痰注关节、肌肤所致的关节疼痛、肢体不利,或发为阴疽痰核者,白芥子均为主治。白芥子、瓜蒌均能利气涤痰,对于痰浊阻于胸肺所致的气机不利,胸痛憋满之证,都可应用。但二者寒热截然不同,瓜蒌性寒而润,热痰咳喘、痰热互结之胸膈满闷作痛及胸痹胸痛宜之;白芥子温燥性烈,寒痰咳喘、寒饮壅滞所致的胸胁支满刺痛及痰阻经络,肢体麻木疼痛等症,用之较宜。此外,两者均可消肿治痈疽,然瓜蒌以治阳疮痈肿,尤以内痈为常用;白芥子主要用于阴疽漫肿痰核。

【白芥子的配伍应用】

1.用于寒痰壅滞,胸胁支满、咳嗽上气等症。如《韩氏医通》三子养亲汤,以本品配伍苏子、莱菔子,用治高年咳嗽,气逆痰痞;《三因方》控涎丹,同甘遂、大戟配伍,用于痰饮积于胸胁,咳喘胸痛、不能转侧之证。2.用于痰注肢体,关节疼痛及阴疽痰核等症。如《妇人良方》白芥子散,以之同木鳖子、没药、桂心、木香等为散剂,酒服,治痰滞经络,肩臂痛牵背胛,或辍或作;《外科全身集》阳和汤,本品与熟地、鹿角胶、肉桂、麻黄等同用,治阴疽流注、鹤膝风等阴寒之证。

【白芥子的用量用法】

内服:3~10克。外用:适量。

【白芥子的使用注意及禁忌】

本品燥烈辛散,易耗气伤阴动火,故久嗽肺虚、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
【白芥子的本草摘要】

《名医别录》:“主胸膈痰冷上气,面目黄赤。又醋研敷射工毒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利气豁痰,除寒暖中,散肿止痛。治喘嗽反胃,痹木脚气,筋骨腰节诸痛。”《本草经疏》:“白芥子味极辛,气温,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,冷涎壅塞者殊效。然而肺经有热,与夫阴虚火炎,咳嗽生痰者,法在所忌。”《本草求真》:“书载能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,非此不达,古方控涎丹用之,正是此义。”

【白芥子的现代研究】

成分:含白芥子苷(水解生成白芥子油)、芥子碱、芥子酶。药理:有镇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;对皮肤有刺激作用;白芥子(1:3)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临床报道:治疗小儿急、慢性气管炎,用白芥子100克研细末,每次取1/3加白面90克,水调做成饼,于睡前敷于患儿背部,次晨去之,一般用2~3次,观察50例,有良效。另对治疗各种皮肤癣病有效。

赞(0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