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中风昏仆的治疗医案

壬戌年十一月,梅村叶明楚兄令眷,是年四十三岁,因气恼遂手麻昏仆,卒中无知,口流涎沫,三昼夜不苏,眼闭不开。诸医有作风治者,有作痰治者,有作火治者,总无一人言虚。其某名医则云此种证必有些火。其方用丹参、丹皮、麦冬、贝母、百合、花粉、天麻、葳蕤、甘草,加黄连二分、牛黄半分。明楚兄自知医理,见一派缓药,既非所以治急病,而黄连大寒又未必相宜。因问曰:“必须求先生何药得使之回方好。”答曰:“药力何能使之回?惟听其自回则可。”观其议论,又觉可笑,遂不敢用其药。然终不回,举家惶惧无措。

明老令舅即家誉斯兄昆仲也,再四踌躇,至第四日邀余视之。余诊其脉,不浮不滑,无真风痰可知,惟一味虚软,然却有根,谓诸公曰:”症虽重,脉尚有根,似可无虞。”时有程先生同在座,余谓程先生曰:“此证所谓得之则生,失之则死者也。原无必死之理,亦无必不死之道,视医法何如耳。苟医得其道,则一毫无恙;若不得其道,未必不可虑,即能自苏,亦成废疾,终至于不起。此症此脉,尚可图全。幸遇先生,当为彼细细筹之,不可草草忽过。”程先生意见相符。余用:茯苓、陈皮、甘草、半夏、胆星、菖蒲、煨姜,重用白术、当归、黄芪。程先生所欲用药,亦复如是。但余即欲用参,程先生欲先服一剂,次剂再用参。余思脉有根,不怕即脱,便缓一二时无碍,遂依先服一剂。坐候须臾,病者顿苏。忙撮第二剂,议用人参一钱。内传出云:“适才虽回,但语言错乱,如呓语不清,遂有欲加黄连一分者。”余曰:“此非火也,良由昏沉数日,神气几几相离,刻下初回,神尚未安耳,黄连一分也不可用,倒是人参要加一钱,俾再少睡片刻,神气自然清爽。”余坚持用参二钱,余照前,再服一剂,果然旋复得睡矣。余别去,别时仍谆嘱明楚兄曰:“脉软甚,前药参力尚轻,今晚仍加参二钱,再服一剂,勿使出汗为要。此番得睡,醒时人事自清,万勿复存黄连之见。一则寒凉凝滞筋络,手足偏废难回;二则此证脾土必虚,不堪复加寒凉败胃;三则重伤元气,于急证不利。”明楚兄依言。又见醒时果然人事清白,言语应答如常,再服药一剂,加参二钱,是夜安神熟寐,至天明尚未醒。

次早复迎余诊之,病人自知手足麻,且发潮热。余照前方,去胆星、半夏、菖蒲,倍当归,加熟地、山萸、枸杞、五加皮、桑枝、附子,一日仍服药二剂,共用参五钱。次日手足知痛而不麻,再照旧服二剂。次日手足痛减半,手可擒碗,亦可抬起。再服二日,手可梳头,潮热尽退,饮食渐多。共服药十余日,而康复如初矣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吴氏医验录全集》

赞(0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