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太一余粮的功效与作用,中药太一余粮图片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太一余粮,味甘,性平。主治咳喘气急,胸闷;症瘕、血气闭阻而月经过多,淋漓不断;能消除致病的风邪。长期服用能忍耐寒冷和酷暑,令人没有饥饿感,使身体轻巧灵便,像神仙一样,在空中飘荡千里之遥。太一余粮也叫石脑,产在两山流水道而深的坑中。

【原经文】白石英,味甘,微温。主消渴阴痿不足,咳逆;胸膈间久寒;益气;除风湿痹。久服轻身长年。生山谷。

中药太一余粮图片

太一余粮

【释名】白石英,即石英类中的一种六角形棱柱状的白色晶体矿石。全年可采掘,掘出后,选纯白色的使用。

太一余粮的功效与作用

《本经》在禹余粮之后,又收入了太一余粮。太一余粮究竟为何物,自古以来无定论。如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说:“古代有太一余粮、禹余粮两种,治法相同,而今世唯有禹余粮,不识太一。”可见他认为太一余粮和禹余粮是两种不同的药。而唐代的苏恭却提出“太一余粮及禹余粮是一种药物,只是精粗不同”的说法,他认为精细些的称为“太一余粮”,粗糙的是“禹余粮”。明代李时珍却认为,生于池泽的是禹余粮,生于山谷的为太一余粮。他还说,有一种“石中黄”,即禹余粮未形成之前的黄色浑浊液体,这种“石中黄”气性最热,只要有它存在,禹余粮聚集处的冰雪就会首先消融。他说“石中黄”的品质比太一余粮又胜一筹,“禹余粮,太一余粮,石中黄水,性味功用皆同,但入药有精粗之等尔”。

虽然太一余粮和禹余粮的关系至今困扰着广大医者,但它的功效却被认同了,即主治咳嗽气逆,女子腹内结块,经闭等;还因它有涩肠止泻、收敛止血的作用,而被用于治疗久泻、久痢、崩漏、白带过多等症。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