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草药医疗
科普知识平台

阴虚喉痛的中医治疗医案

汪雅三兄,戊午秋后自真州归里,抱恙已久。喉痛、潮热、食少、肌瘦、面色青黑。就医治之,谓是阴虚有火。药用黄柏、知母、黑参、丹皮、地骨皮、百合、贝母、麦冬、天冬等项,服之不效。余劝其当用参,渠不信,质之名医,亦严戒其勿用。服前药数月,终不效。

至次年正月半后,相聚于水香园,见其形色更加惨淡。为诊其脉,沉细缓弱,力劝之曰:“喉痛非肺火也,乃阴火上冲耳。阳火一清便退,阴火愈清愈起。医家皆知尊恙为阴虚矣,虚则当补,今不用补而但曰滋阴,吾未见既虚之阴,能滋之使生也?何柏斋云:虚之甚者,真气已亏。寒润之药,岂能使之化为精血,以补其虚乎!?故知黄柏、知母之类,皆不能化精血以补虚,且寒凉之性下注,则下元愈虚。火邪为寒所逼而上行,则上焦复热愈甚。是则以寒凉药滋阴,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。今尊恙必须用参之力厚者以助元气,再佐以养阴之药,则参能挟阴分之药以生阴,阴生则火自降。今医家谓参不可用者,恐动肺火耳。愚意用参则用秋石数分,引之直下,不使留滞上焦,则下焦之真阴自生,而肺部又得清宁,岂不甚善?”

雅三兄顿悟。余为举方,姑用人参五分,重用生地二钱,余则丹皮、牛膝、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扁豆、山药,加秋石三分。服二剂,觉喉痛少减。再用人参八分,余照前药,又服四剂,而喉痛全却矣。

嗣照前方,加芪、术,用参一钱,生地易为熟地,服一月,而饮食倍常,面色开而肌肉长。病愈后,仍连举二令郎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吴氏医案录全集》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yj0826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您的支持便是我的动力!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